본문 바로가기
통합검색 레이어 검색 창

设立经过

1945
随着祖国的光复

创建军队并执行国土防卫任务,因朝鲜人民军的局部挑衅与各地区的剿匪作战而牺牲的将士被安置于首尔奖忠祠。

但随着阵亡人数的逐渐增加,陆军内部开始讨论设立公墓的问题。1949年末,陆军本部人事参谋部在寻找首尔近郊的公墓候选地时,因朝鲜战争爆发而中止了相关工作。

在各地区前线牺牲的战亡将士遗骸被安置在釜山的金井寺与梵鱼寺内设置的殉国战亡将士安置所中,由陆军兵站团公墓登记中队管理。因激战持续,阵亡人数持续上升,陆军再次讨论设立陆军公墓的问题,并在陆军本部人事参谋部的主导下组成候选地实地考察组。第一次实地考察大邱地区,第二次实地考察庆州地区,最终选定庆州市兄山江支流天北对岸一带作为候选地并推进,但军方高层亲自进行实地考察后发现该地地势不均,考虑到有严重水涝的风险,决定重新选择其他地区作为候选地,因此暂时中止推进。

1952
1952年5月6日

在1952年5月6日举行的国防部局长级会议上讨论陆军公墓的设立问题。因担心一旦设立陆军公墓,其他军种也会各自设立公墓,从而造成管理上的预算、人力浪费及遗体管理的统一性缺失等弊端,所以决定暂缓推进陆军公墓的设立,转而推进三军联合综合公墓的设立,并决定将该公墓命名为“国军公墓”。

1952年5月26日,在国防部主持下组织三军联合实地考察小组以选定国军公墓候选地,并于1952年11月3日成立军公墓设立委员会,在1952年11月至1953年9月期间,历经11个月7次实地考察,共考察了10个地区。

根据实地考察结果,最终选定铜雀洞现址为国军公墓候选地,并于1953年9月29日获得李承晚总统的批准,正式确定为国军公墓用地。自1954年3月1日动工起,历时3年建成墓区,面积达238017㎡,此后分年度逐步建设,截至1968年底建成了广场、林地及公园行政区域,占地面积分别为99174㎡、912400㎡、178513㎡。

1955 1955年7月15日

负责军公墓业务的“国军公墓管理所”于1955年7月15日成立,随后在1956年4月13日通过总统令制定了《军公墓令》,为军公墓的运营和管理提供制度基础。自此,阵亡或殉职的军人、军务员可被安葬于此,殉国先烈及国家有功者通过国务会议决议后亦可安葬于此。

同时,为处理因6·25战争造成的大量阵亡将士安置问题,于1965年3月30日重新制定了《国立墓地令》,将原本以军人为主的安葬对象扩大至爱国志士、警察及地方预备役,自此以国民的名义安葬那些为国家和民族献出宝贵生命,并对国家发展做出重大功绩的人们,使其忠义与伟勋得以永存和传承,确立了作为民族圣地的国立墓地地位。

此外,依据2005年7月29日由国会通过议员立法制定并公布的《国立墓地的设立及运营相关法律》,位于铜雀洞的“国立墓地”更名为“国立首尔显忠院”,消防公务员和见义勇为死伤者也被纳入安葬对象范围。

콘텐츠 만족도 조사

열람하신 정보에 대해 만족하십니까?

만족도 조사